更多功能

急性鼻炎

489篇文章

61362人浏览

1 小柴胡颗粒能治鼻炎吗 嗓子有炎症疱疹能吃小柴胡颗粒吗

嗓子有炎症疱疹能吃小柴胡颗粒吗

小柴胡颗粒可以用于急性鼻炎的治疗,但需经过中医辨证后,属于外感风热所引起的类型才适用。大多数的鼻炎,比如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窦炎等,是不适宜用小柴胡颗粒进行治疗的,应该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小柴胡颗粒是一种针对少阳证的中成药,而鼻炎是西医病名,两种理论体系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对鼻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后,纳入了同一个理论体系,才能明确是否可以使用小柴胡颗粒。

首先,小柴胡颗粒是由柴胡、姜半夏、黄岑等中药材制成,从中医的角度讲,其主要作用是疏肝和胃和解表散热。因此小柴胡颗粒常用于外感风热所引起的感冒,而且患者的病邪在表里之间最为合适。如果病邪已经入里,从表层的阳经传入了里层的阴经,那么小柴胡颗粒的效果就不大了。

其次,鼻炎是一个西医病名,包括很多的类型,比如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窦炎等。大多数的鼻炎不能使用小柴胡治疗,只有急性鼻炎属于普通感冒的范畴,如果中医辨证后,属于外感风热所引起,就可以用小柴胡颗粒来治疗。

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看,小柴胡颗粒中的柴胡和黄岑等成分,对于流感病毒、疱疹病毒、链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鼻炎大多是由于鼻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因此此药对于鼻部的炎症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2 晚上睡觉总是鼻塞是什么原因 吃双黄连口服液治鼻炎吗

双黄连口服液治鼻炎吗

晚上睡觉总是鼻塞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如下:

1.鼻炎、鼻窦炎

鼻腔及鼻窦黏膜炎症导致的鼻炎、鼻窦炎是睡觉时鼻塞常见原因之一。鼻黏膜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后,使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肿胀,导致鼻塞,出现晚上睡觉总是鼻塞的现象。这种情况可根据病因用药:急性鼻炎、鼻窦炎选用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类中成药如蒲地蓝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等;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鼻塞严重者可应用鼻黏膜减充血剂如呋麻滴鼻液收敛鼻黏膜,改善通气;抗生素如罗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也可局部热敷鼻部缓解鼻塞症状。

2.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也可导致晚上睡觉时总是鼻塞。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可刺激鼻咽部,导致腺样体增生肥大,堵塞后鼻孔而出现鼻塞。鼻侧位片或鼻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这种情况可先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口服孟鲁司特。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行手术切除,比如低温等离子切除等。

3.鼻息肉

鼻息肉是受到某种过敏原的刺激导致鼻黏膜水肿、增生,堵塞鼻腔,也可出现晚上睡觉总是鼻塞的症状。息肉较大时可有头疼、嗅觉减退甚至消失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鼻腔内较小的息肉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生长,如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口服孟鲁司特、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等,继发细菌感染时需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如头孢西丁钠、阿奇霉素等。鼻腔内息肉较大时可行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手术。消除鼻息肉后,鼻塞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3 流鼻涕不稀奇 要学会从流鼻涕看出病

流鼻涕是鼻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可经前鼻孔流出,也可后流入鼻咽部。流入后鼻孔,经鼻咽、口腔吐出者称后流鼻涕。正常鼻腔中只有少量黏液,呈湿润状态,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鼻腔有病变时可以引起鼻分泌物性质和量的改变。鼻腔分泌物外溢时,称为流鼻涕。

流鼻涕最多见于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常见的流鼻涕的原因包括:

1、感冒:初期为清水样或者粘液性,感冒后期可以出现脓涕

2、慢性鼻炎:鼻涕多为粘液性鼻涕。量可多可少。

3、过敏性鼻炎:为流清水样涕,量较多,伴有打喷嚏,鼻痒感,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以季节性发作。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以伴有哮喘,尤其是小儿。

4、慢性鼻窦炎:多为粘液脓性分泌物,双侧或者单侧,伴有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单侧的鼻窦炎要考虑牙源性鼻窦炎。

5、鼻息肉也可以出现流清水涕,感染时可以伴有流脓涕,可出现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6、小儿的分泌比较旺盛,如果没有其它不适,可能为冷空气刺激鼻腔引起,不需要特别处理。单侧鼻塞伴涕中带血可能为鼻腔内异物引起。

7、流黄水样分泌物,要考虑鼻窦内囊肿的可能,摄鼻窦X线片或者

8、涕中带血可以参照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9、其它原因还包括脑脊梁液鼻漏,萎缩性鼻炎等,后者以鼻干痂为主,鼻涕稠厚,少且臭。

伤风感冒引起流鼻涕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但为什么有的人感冒好了还经常流鼻涕?感冒时流涕称急性鼻炎,此时鼻腔粘膜充血肿胀,腺体分泌增多即形成鼻涕。起初为清水样的,3~5日后渐为脓涕,1~2周后可痊愈。如果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粘膜长期充血肿胀甚至肥厚,即为慢性鼻炎,就会经常流鼻涕了。鼻内有涕时应叫孩子自行擤出。要有正确的擤鼻方法,按住一侧鼻孔,一侧一侧地擤。同时要在鼻腔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副鼻窦内鼻涕不易擤出,而鼻腔内脓涕可进入副鼻窦内,也可进入咽鼓管造成中耳炎。

鼻内滴入麻黄素之类的血管收缩药可使涕减少,但萎缩性鼻炎患者不可用此类药物。滴药时要防止药液流入口中,因孩子感觉到苦味,以后不会再让滴药。同时,为使药液均匀滴入鼻腔,而不至于迅速地流出来,也必须要有正确的滴药姿势。鼻涕过多的副鼻窦炎,可到医院作换置疗法或穿刺灌洗法治疗。

4 过敏性鼻炎怎么办?预防冬季鼻炎攻略

鼻炎是常见也容易反复发作的耳鼻喉科疾病。而冬季又是鼻炎的高发季,很多鼻炎患者面对鼻痒、喷嚏手足失措,用药调理也不得章法,导致鼻炎长久不愈。那么冬季如何预防鼻炎发作呢?来看看专家的预防鼻炎攻略。

鼻炎不是小病

天气转冷,加上空气污染、风沙、人口密集等,抵抗力弱的人就成为易感冒人群,而感冒便容易引起鼻炎高发。由于急性鼻炎和感冒症状过于相似,都是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有人就会错将鼻炎当感冒治。吃了感冒药,却未见好转,反复发作,直到转成慢性鼻炎。

还有人虽然知道自己得了鼻炎,但认为“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是小病。实际上,鼻炎发病的临床症状各异,除了鼻痒、喷嚏,时间一长还会导致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疾病。鼻窦炎长期反复发作又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就会扩散至邻近器官、组织。同时还会增加患鼻咽癌的可能。因此慢性鼻炎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患病不可掉以轻心,要早日给予治疗。

三“保”防慢性鼻炎

冬季鼻炎以慢性鼻炎患者居多,主要症状是鼻堵塞。如果能从生活方式上戒除发病诱因,可以大大降低慢性鼻炎的发病率。

保暖。出门时应关注气候变化,遇冷及时增添御寒衣、裤、围巾、手套和鞋帽,尤其是迎风时需戴口罩。可保持鼻腔的湿度,同时预防感冒等疾病。另外,香水、化妆品等都会刺激鼻腔黏膜,应尽量避免接触。

保湿。保持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暖气或空调的过度使用,会导致鼻腔干燥及黏膜上皮的抵抗力减弱。如果合并使用空气加湿器会有较好的效果。开空调的房间应注意每天开窗通风,补充室内的新鲜空气,放置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30%以上。

保持清洁。为增强鼻腔黏膜的御寒抗病能力,每天早晨可用冷水洗脸。学会正确的擤鼻方法也是保持鼻腔清洁的关键。可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切勿用力过猛。

5 警惕!“嗓子痛”并非都是感冒引起的

嗓子疼是很多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咽喉部炎症、创伤、化学药物、肿瘤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嗓子疼。此症也可以邻近器官及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具体嗓子疼是什么原因呢?一起来看看。

一、咽部疾病引起的咽痛主要有:

急性细菌性咽部疾病: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舌扁桃体炎、增殖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多由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引起。

咽周围感染:如咽后脓肿、咽旁脓肿,多因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而就诊。

特种疾病引起的咽痛:如咽结核、咽狼疮、咽部慢性结核性溃疡、硬结病、溃疡膜性咽峡炎等。

非感染性咽痛:咽壁外伤及异物、放射性咽痛、化学灼烧性咽痛、咽喉部恶性肿瘤、舌咽神经痛、喉上神经痛、功能性咽炎、粘膜过敏性反应等。

二、邻近器官疾病所致的咽痛主要有:

牙源性咽痛:阻生牙及冠周炎、口底化脓性蜂窝织炎、舌炎、舌根溃疡、舌根脓肿。

喉源性咽痛:急性会厌炎及脓肿、喉软骨膜炎、喉部创伤、环杓关节炎、晚期口腔溃疡性结核。

鼻源性咽痛: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腔恶性肿瘤。

颈源性咽痛:颈动脉炎性咽痛、颈突综合征、颈椎病、甲状腺炎。

食管源性咽痛:食管上段异物、食管炎。

三、全身疾病引起的咽痛主要有:

急性上呼吸道炎性咽痛:较为多见,常见的有感冒、腺病毒感染、急性腺病毒性。呼吸道炎、咽结膜热、C病毒性疱疹性咽炎、疱疹性口腔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急性传染性疾病:发生咽白喉、猩红热、伤寒、水痘、麻疹、斑疹伤寒、黑热病、回归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症时,患者大多有咽痛。

血液病性咽痛:急性白血病伴坏死性咽炎、淋巴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咽峡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患者也可出现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