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4篇文章
289098人浏览
鼻中隔肥大往往会导致鼻塞症状,而引起鼻中隔肥大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经常挖鼻孔、鼻中隔偏曲、鼻炎等。具体原因如下:
1、经常挖鼻孔:如果经常有挖鼻孔的习惯,会对鼻中隔部位的黏膜造成刺激,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可能会引起鼻中隔部位肿胀,有时也会导致流鼻血。
2、鼻中隔偏曲:可能是先天性的,鼻中隔偏曲,也有可能是后天性原因导致的,例如外伤,如果鼻中隔偏曲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鼻中隔肥大,并引起严重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3、鼻炎:当鼻腔发生炎症时,因为炎症刺激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鼻中隔部位黏膜也有可能会发生肿胀,并伴随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除此以外,也有可能是鼻中隔骨折、鼻中隔术后等导致的鼻中隔肥大。鼻中隔肥大如果伴有有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查明原因后针对性治疗。
右侧鼻梁骨按压疼痛,可能是因为外伤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鼻疖肿、急性鼻炎等导致的,可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具体介绍如下:
1、外伤:可能是鼻梁部位受到摩擦或者是撞击,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或骨骼损伤,容易引起明显的疼痛,在按压时疼痛严重,还有可能伴随着肿胀。如果目前鼻梁骨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形,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是要避免挤压。如果鼻梁骨部位发生变形,可能是因为骨折引起的,需及时采取固定治疗。
2、鼻疖肿: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按压时疼痛明显。一般可由医生指导局部使用抗生素药物,例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3、急性鼻炎:可能是因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因对鼻腔黏膜造成刺激,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如果炎症感染比较严重,在按压右侧鼻梁时,可能会感觉疼痛。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是多喝水多休息。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疗,例如头孢克肟片、罗红霉素胶囊等。
此外,鼻梁骨按压疼痛还有可能是急性鼻窦炎、鼻内肿瘤等导致。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后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和治疗。
鼻骨骨折复位12天,一般不可以喝酒,因为酒精有很强的刺激性,很容易影响到骨折后的恢复。
鼻骨骨折大多都是因为外伤引起的,会导致局部明显的创伤,虽然在复位之后,鼻部外形可以得到改善,但是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炎症反应,且复位后12天并没有完全恢复,此时不能喝酒。酒精有很强的刺激性,而且会导致血液循环加速,血管扩张,从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影响到骨折后的恢复。而且部分患者在骨折复位后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药物,例如头孢克肟片、头孢呋辛酯片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也需要禁止喝酒,否则容易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鼻骨骨折复位12天后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酒精,避免摄入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同时要注意对局部的护理,不可用手揉鼻子。
头颅CT是指头颅CT检查。做头颅CT检查查出副鼻窦炎,一般是不严重的。
副鼻窦炎又称为鼻窦炎,可能是鼻炎、扁桃体炎或者鼻窦外伤骨折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患有该疾病后,可能引起鼻塞、流鼻涕以及头面部疼痛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嗅觉减退等表现。通常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伤,及时接受治疗后,能够有效缓解病情,减轻炎症对鼻窦部位的刺激。但如果任由病情进展后,可能会引起骨髓炎或者颅内并发症等疾病,对身体影响较大,会影响脑部正常功能。确诊鼻窦炎后,应及时明确具体病因,根除病因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
治疗期间应注意多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应做好保暖工作,防止鼻腔受到冷空气刺激。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后促使身体恢复正常。
耳背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大疱性鼓膜炎、鼓膜穿孔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耵聍栓塞:由于耵聍分泌比较多或油性耵聍,在外耳道堵塞,会影响到声音的传导,导致听力下降、耳朵闷堵、耳鸣等症状。可由医生在外耳道内滴入3%碳酸氢钠溶液,当耵聍软化后使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出来。
2、外耳道炎:由于外耳道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可导致外耳道充血肿胀,且分泌物增多,出现耳鸣、耳痛、听力减弱等症状。可由医生指导局部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例如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3、中耳炎:包括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都有可能会导致中耳腔内分泌物增多,并伴随着剧烈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一般需要使用3%碳酸氢钠溶液,将耳道分泌物清理干净,并遵医嘱局部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例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诺氟沙星滴耳液、妥布霉素滴耳液等。
4、大疱性鼓膜炎: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炎症,可引起耳内剧痛并伴随着明显的听力下降,有时也会出现耳鸣症状。一般需遵医嘱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例如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片、阿昔洛韦片等。
5、鼓膜穿孔:可能是由于外伤或中耳炎等导致的鼓膜穿孔,会引起明显的听力下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耳聋,一般需及时采取鼓膜修复术。
此外,也有可能是耳小骨骨折、突发性耳聋等导致的该情况。如果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诊治,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