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是豆科植物苦参的干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传统医学认为,苦参药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作用,用于治疗热痢、便血、黄疸尿闭、红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疮麻风、滴虫性阴道炎。
功效作用
苦参具有清热、干湿、杀虫、利尿的作用。
清热燥湿:
苦参味苦寒,能清热燥湿。可用于治疗湿热结肠胃引起的湿热泻痢、便血或湿热蒸肝胆引起的黄疸。
杀虫:
苦参苦燥,具有清湿热、杀虫止痒的功效。因此,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红白带下注、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疮麻风。
利尿:
苦参味苦寒,归膀胱经,能清除膀胱湿热,通利尿液。因此,可用于治疗湿热结膀胱引起的尿液不良、灼热和涩痛。
现代应用
苦参主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等功能。可用于妇科外用药、清热解毒药,如苦双黄洗剂、青柏洁身洗剂、维生素康洗剂、洁阴止痒洗剂、杀菌止痒洗剂、复方黄柏祛癣洗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合理使用中成药,而不是随意使用。当您需要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适宜人群
苦参适用于胃肠湿热患者;湿热带、湿疹、皮肤瘙痒、疥疮。
胃肠湿热者:
苦参味苦寒,入胃大肠经,清热燥湿。可用于治疗湿热结肠胃引起的多种症状,如口渴不想喝(口渴但不想喝水)、大便腹泻、尿短黄等症状
湿热带、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疮:
苦参苦燥,具有清湿热、杀虫止痒的功效。因此,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下证和一些皮肤病。改善湿热下注、红白带下注、阴肿阴痒、皮肤瘙痒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本产品主要与其他药物相结合,用于治疗上述疾病。具体配方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共同用药情况制定。有个体差异。请不要盲目用药。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禁用。
原因:
苦参药性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服用后有加重腹泻的风险。
使用方法
本产品主要与其他中药配伍,用于中药配方。一般来说,煎煮后需要内服。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药物烹饪方法,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以确保药物液体能够发挥相应的疗效。
用量
临床常用内服剂量为4.5-9g,但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剂量会有个体化差异。请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产品。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不宜同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苦参反藜芦:
这种配伍禁忌来自张子和的《儒家事亲》。原文是:“本草明言十八反,半山贝、攻乌、藻戟遂香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温馨提示
苦参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如果需要用这个产品治病,建议你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这个产品,避免用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