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时怎样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红细胞肯定是红色的啊,白细胞无色。红细胞是圆饼形,白细胞是圆球形。白细胞比红细胞大。验现象与结论:显微镜下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方法要根据其特征,红细胞数量较多,呈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数量少,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2,请问专家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状
......楼上的你在哪抄的啊红c、白c的形状是不固定,它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红细胞是双凹的圆盘状细胞,而白细胞有五种,分别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1.中性粒细胞 呈球形,核的形态多样,有的呈腊肠状,称杆状核;有的呈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2.嗜酸性粒细胞呈球形,核常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桔红色。3.嗜碱性粒细胞呈球形,胞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可覆盖在核上。4.单核细胞它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态多样,呈卵圆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等。核常偏位,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浅。胞质较多,呈弱嗜碱性,含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使胞质染成深浅不匀的灰蓝色5.淋巴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6~8μm的为小淋巴细胞,9~12μm的为中淋巴细胞,13~20μm的为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数量最多,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着色深,核占细胞的大部,胞质很少,在核周成一窄缘,嗜碱性,染成蔚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的核椭圆形,染色质较疏松,故着色较浅,胞质较多,胞质内也可见少量嗜天青颗粒。(摘自大众医药网)。你可从此网站看到相关图片http://www.51qe.cn/pic/30/11/31/015.htm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要到达全身的每一个部位。 我们知道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红色无核的双凹(或单凹)圆盘形细胞,平均直径约8μm。而鸟类、两栖类、鱼类的红细胞是有核的且一般保持球形状态。人类红细胞保持双凹或单凹的状态主要是增加表面积与体积比。大自然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占较小的空间,又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与周围血浆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保证体内有足够数量的红细胞而不显得拥挤,而且运送最多的物质量。二是有利于红细胞的变形。我们知道人类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6—8微米,显然比红细胞的直接要小,红细胞要通过毛细血管只有变形通过,传统认识认为红细胞的双凹圆盘形细胞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此比值越大,越易于变形,故红细胞能卷曲变形,以此适应通过直径小于它的毛细血管并能通过脾和骨髓的血窦壁及其膜孔隙,通过后再恢复原状。红细胞如此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与成熟后无核也有较大的关系,这可以与鸟类和鱼类的红细胞相比较就有直观的认识。红细胞无核,甚至于细胞器都没有,在一个细胞里面,细胞核相当于一个司令部,没有他细胞内很多的生理生化反应都不能进行,如蛋白质的生成。这也是红细胞只能进行糖酵解反应,生命周期只有120天。有研究表明红细胞的形态与ATP的数量有关,如果ATP生成数量减少,红细胞就会变成球棘形,补充ATP后恢复原状,没有线粒体的高效的有氧氧化,这可能也与红细胞凹形形态的原因有关。还有一点蛋白质的不能生成,也就是说细胞内相当于细胞骨架的微丝和微管也不能产生,所以也撑不起球形。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说人等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形成凹形圆盘增加面积以便携带更多的氧气,但是鸟类飞行会耗费更多的氧气,而鸟类红细胞却有细胞核呈现卵圆形这是为什么呢?这并不违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自然规律,这是大自然在结构与功能选择的一个平衡点。鸟类长期飞行在空中自然千方百计地减轻身体的重量,骨骼的中空就是一个适应,我们知道人类的红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原始红细胞经过四次细胞有丝分裂发展成的,而鸟类没有骨髓,也没有造血干细胞,只有通过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所以鸟类就牺牲了提高携氧的可能,红细胞呈现卵圆形,有细胞核,体积也比较大,一般为150um3,人类只有70um3,至于鸟类为何不进化成有快速的造血功能重量也比较轻的器官来,我就不知道了。就这些了。晕~不同点太多了红细胞:形态为双凹圆盘状,直径7-8微米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呈红色.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所以红细胞能共给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氧气,并带走组织和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有核的球形细胞.根据细胞质内有没有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