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太阳中风,太阳中风证的主症

2023-05-17

193次浏览

本文目录一览

1,太阳中风证的主症2,太阳中风证3,中医来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异同说说你的理解4,病毒性感冒被中医称为什么5,太阳中风证是什么症状6,中医怎样判断得的病为太阳病的太阳中风

1,太阳中风证的主症

您好,太阳中风证的主症为恶风、发热、汗出。

2,太阳中风证

您好,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表现为卫强营弱的表虚证候。

3,中医来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异同说说你的理解

太阳中风脉浮缓,惡风,汗出.太阳伤寒脉浮紧,恶汗,发热重,无汗.麻烦采纳,谢谢!太阳中风中医理解是长时间气血不通导致中风,伤寒是冷风侵入伤害五脏所致。

4,病毒性感冒被中医称为什么

分寒、温。两种冬天的叫伤寒,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两种起病出大汗,或者身体疼痛起不来床。温:那可多了,太多了。很多种。起病嗓子痛。不是一句两句说的清楚的。你大概看一下吧。是叫偶感伤寒吧!

5,太阳中风证是什么症状

本证是感受风寒之邪(以风邪为主)、营卫受邪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汗出,脉浮缓,或头痛,身疼,腰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 病机分析:本证以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为特征。风寒之邪侵袭,卫气郁遏,奋起抗邪故发热;风寒之邪外侵,卫气被遏,则恶寒或恶风,恶寒与恶风性质相同,但有轻重之别;风性疏泄,人体腠理疏松,营阴内守功能减弱则汗出;病在表,故脉象表现为浮,缓是与紧相对而言,较为和缓,还可以出现浮弱脉,由于有发热还可以出现数脉;寒邪主收引,经脉不利,则头痛,身疼,腰痛;风寒之邪影响到肺,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则鼻塞,流清涕;苔薄白为感受风寒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表热证相辨别,两者均有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但表热证恶寒程度轻,时间短,并有口渴,咽红肿痛,舌边尖红等热象。本证与太阳伤寒证的辨别见后。 辨证注意点:本证属表寒虚证,抓住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的主症即可诊断。

6,中医怎样判断得的病为太阳病的太阳中风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这是太阳中风的提纲。在儿科脉浮缓可以诊断出来,从小儿三关指诊很难诊断。岐黄中医的儿科的触诊很重要摸摸额头和身上看看有没有热和汗出。有汗出、或者发热、白薄苔,可以诊断为太阳中风。舌红、或有舌尖红、或薄黄苔要问问家长二便情况,便干、溺赤否?如果有就热化了。苔白厚,则诊察有无食积、腹 泻否。儿科的舌色至今还没发现有假象,成年人则要注意了,假象很多。太阳中风类可以用桂枝汤化裁。岐黄道医的医案举例:2010.3.11李XX、男、6.5月。鼻流清涕、体温37.5摄氏度。背后湿润、厌食、舌苔白厚、脉浮数、大便日2次、倦怠。岐黄儿帖用处方:元丹散1份、桂枝散3份、生半夏粉3份、神曲粉2份、生附子粉2份、五苓散2份。中药渗透液调敷神阙穴。一剂愈。这里边剂量不是按重量而是按比例,因为中药包大小不可能太大,只有这么大。根据年龄大小分成大中小三种包。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六经传遍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正可以理解为表证,太阳病的辩证纲要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受邪,卫外失司,营卫失和,正邪交争于表。太阳证可以概括为经证和腑证两类。太阳经证还可分为 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表郁轻症;腑证还可分为 蓄水证和蓄血证。 简而言之,太阳证就是受邪于表,是得病的最初阶段,如果不治,会继续传变,传变为阳明证,少阳证......太阳正的治疗以发汗解表为总则。仅凭颈痛不好说是否有关,我觉得脉浮是最重要的,有一分浮脉便有一分表证。太阳病的辩证纲要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强,在这里读降,意思是弯曲不利,辨证纲要“脉浮,头颈部弯曲不利疼痛而且怕冷”。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