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合理用药 | 发挥中医药防治“新冠”优势有哪些?

2023-09-05

52次浏览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因其病因广泛、传播力强、潜伏期长而传播到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防控形势相当严峻。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疫情防治历史,在以往的“非典”治疗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其整体调整和辨证论治思想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国家卫生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计划》第四版,即医学观察期人员在出现疑似症状后,建议早期干预中成药的使用。对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医学观察期人员进行中医早期干预治疗,对阻断疫情发展、减少病情、改善疾病转移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实际未感染新冠肺炎的普通感冒患者,早期干预治疗也具有积极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早期中成药干预药学共识》指出,早期干预是指疫情高发地区的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学观察期人员(密切接触者)和普通人。疫情期间一旦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应立即对证服用中成药进行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早期干预的目的是阻断或延缓新冠肺炎的发展(如果患者确实感染了新冠肺炎),改善患者的早期症状,防止新冠肺炎进一步传入,有利于新冠肺炎的综合治疗;二是疫情期间普通感冒的早期治疗(如果患者不属于新冠肺炎感染),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医疗机构的接待压力。

如果在疫情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出现感冒症状,如恶寒重发热轻(或不伴发热)、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鼻涕、咳嗽、吐痰等感冒症状,有明显的感冒史,建议选择发散感冒中成药治疗,如葛根汤颗粒等。同样成分的不同剂型产品也可以同等选择。风寒表证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病证,是寒湿侵袭人体的初始表现。感冒后,患者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咽痒、咳痰稀白等症状。对此类病证,应尽早选用辛温散寒等药物。葛根汤颗粒可根据2019年医保目录推荐选择。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和医学观察期患者在出现感冒症状时,应注意确定是否属于感冒症状,并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一些研究人员分析了中成药治疗风寒的疗效,选择了90例风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葛根汤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柴胡饮冲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发现,观察组治疗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的意义存在差异(P<0.05)。研究表明,葛根汤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率比较高[n(%)]

有效、有效、有效地观察组治疗(n=45(11.1)31(68.9)7(15.6)2(4.4)43(95.6)对照组(n=45(4.4)13(28.9)22(48.9)8(17.8)37(82.2)

目前公布的诊疗方案将新冠肺炎归类为中医“瘟疫”,可称为“肺瘟”。病因和病机是感受流行病的邪恶。寒湿侵袭人体肺部,肺损失减少。治疗包括《伤寒论》经方和温病学处方。

葛根汤最早记载在《伤寒论》中,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枣、甘草、牡丹等药物组成。方中葛根不仅能解表解热、升阳解肌,还能生津止渴、透疹止泻;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温经通脉、发汗解肌;生姜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红枣补气健脾,养血安神;甘草与中急、润肺、解毒补气血、阴阳并调;牡丹止汗止阴、调经养血、止痛平肝。防治新冠肺炎具有独特的优势。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升津舒经。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咯痰稀白,汗出,头痛身疼,项背强急不舒,苔薄白或薄白润,脉浮或浮紧。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g,一日3次。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