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麻黄可以配什么中药,麻黄6gl连翘9g石膏9g荆芥9g防风9g白蒺藜12g生地12g

2023-04-27

108次浏览

本文目录一览

1,麻黄6gl连翘9g石膏9g荆芥9g防风9g白蒺藜12g生地12g2,麻黄汤的药物组成及各自效果搭配意义3,请问此中药配方是治什么对人体的利害关系是什么 制附子60g麻4,麻黄汤的配伍有哪些

1,麻黄6gl连翘9g石膏9g荆芥9g防风9g白蒺藜12g生地12g

次方主治由气虚感受风寒引起的湿疹、皮疹、荨麻疹等皮肤病。益气疏风解表、清热凉血解毒、燥湿止痒。你自己血虚 不用吃药 受点风。。。吃点西药也可以你好!这个主要是治风丹瘾疹皮肤瘙痒,以治风邪为主。印象中这个不是和剂局方的消风散,好象是出自类证指南。如有疑问,请追问。

2,麻黄汤的药物组成及各自效果搭配意义

组成: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一)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二)麻黄汤桂草杏仁,太阳表实脉浮紧,发热无汗身疼痛,发汗解表要温饮。   (三)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麻黄9 桂枝6 甘草3 杏仁70枚 君臣佐使 经典配方

3,请问此中药配方是治什么对人体的利害关系是什么 制附子60g麻

此方根据《伤寒论》所载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独具慧眼,颇多发挥。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的作用,可灵活用于过敏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脊髓空洞病,过敏性鼻炎、百日咳、无汗征、低血压、重症肌无力、疲劳综合征、心动过缓、坐骨神经痛、压痛等病. 本方所含药味均为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液,久服或用量过大会引起口干咽燥、失眠、心烦等症。孕妇及实证、热证、燥证等均忌用。 附子宜先煎半小时以上减其毒性,其用量应随患者体质及病情轻重而定. 此方加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加生姜发汗解表,解药毒。难以猜度组方者用意。虎狼之药!——看不懂!!!病人是不是寒热交错?上热下寒?寒真、热假 而且里寒很重,平时是不是特别怕冷、恶风?是调理哮喘的 不过细辛和制附子量偏大这是中药大黄附子汤的加大细辛麻黄生姜变化而来,只是量太大了,附子是温阳而驱寒的,有大毒,细辛也是大毒之品,不宜用这莫大的量,附子这个量会致人于死地的,再说细辛不过钱,也就是口服不应超过3克,超过了就会中毒,现在虽有大量的生姜制约,但是量太大了,我个人认为不安全。麻黄能止汗,大黄推陈故新能通大便。 但是出方者为何这样出方,可能他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吧,也许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4,麻黄汤的配伍有哪些

麻黄为君,桂枝为臣,杏仁为佐,炙甘草为使而兼佐药之义麻黄 桂枝 炙甘草 杏仁麻黄汤药方 麻黄汤方二∶《伤寒全生集》卷二。  【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二。   【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川芎 防风 羌活   【用法】上药加生姜、葱白、豆豉,水煎,热服。温覆取汗。不得多服。   【功用】辛温发汗,祛风解表。   【主治】冬时正伤寒,头痛如斧劈,发热如火炽,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腰背项强拘急,脉浮紧。 麻黄汤方三∶《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牡丹(去心)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栀子(去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桔梗(锉,炒)半两,升麻半两,荆芥穗半两,大黄(锉,炒)半两,半夏(洗去滑,焙)半两,木香半两,知母(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主治】温疟初发,身热,头痛不可忍,临醒时即寒栗战动。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未发时服。 麻黄汤方四∶《圣济总录》卷九。  【药物组成】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3两,石膏(碎)2两,桂(去粗皮)1两,芎半两,干姜(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当归(切,焙干)1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40枚,甘草(炙,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及半两者。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九。   【方剂主治】风痱,身体不能自收,不能言语,冒昧不识人;上气咳逆,若面目大肿,但得坐不得卧。   【制备方法】上锉,加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3盏,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夜卧各1服。初服1日犹能自觉者,勿热服,服讫密室卧,厚覆微汗出,渐减衣。未汗出,更用热生姜稀粥投之。 麻黄汤方五∶《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药物组成】麻黄(去根节)1两,桂(去粗皮)1两,防风(去叉)3分,芍药3分,芎2分半,白术半两,甜竹沥2合。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剂主治】产后中风,四肢拘急,筋节掣痛。   【制备方法】上除竹沥外,并锉细,分作两剂。   【用法用量】每剂用水5盏,加生姜1分(切),煎至两盏,去滓,下竹沥,更煎3沸,分3次温服。服了取微汗为度。 麻黄汤方六∶《圣济总录》卷七。  【药物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芎1两,当归(切,焙)1两,紫石英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远志(去心)1两,独活(去芦头)1两,桔梗(炒)1两,防风(去叉)2两,石膏(碎)2两,干姜(炮)1两半,杏仁25枚(去皮尖双仁,炒)。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七。   【方剂主治】中贼风急强,大呼,不自觉知,身体尽痛。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夜1次,不拘时候。【化裁】 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附方】 1.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麻黄(9g) 桂枝(6g) 炙甘草(3g) 杏仁(6g) 白术(12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夹湿痹证。身体烦疼,无汗等。   2.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金匮要略》)麻黄(9g) 杏仁(6g) 薏苡仁(12g) 炙甘草(3g)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12g)。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3.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12g) 桂枝(6g) 炙甘草(6g) 杏仁(6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3g)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4.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甘草(不炙)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 各等分(30g)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15g)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功用: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头痛,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5.华盖散(《博济方》)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一两(30g) 甘草(15g) 上为末,每服2钱(6g),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咳嗽上气,呀呷有声,吐痰色白,胸膈痞满,鼻塞声重,恶寒发热,苔白润,脉浮紧。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