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冬季体内“火大”怎么降?

2023-12-29

92次浏览

冬季里,不仅是人体皮肤异常干燥,人们体内也是较为“燥热”的。因而,冬季是人体“上火”的高发期。那么,冬季体内“火大”怎么降?

中医认为,上火的分类有很多种,如心火、肝火、肺火、胃火等,分类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下面教您几招润燥降火的食疗和按摩法。

心火

主要表现:口舌糜烂、生疮,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舌尖红等;儿童常见多动、烦、急及睡眠不安等。

食谱:赤小豆粥

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赤小豆煮开,再下粳米共煮为粥,每日2次,早晚服用,有降火之功。

降火穴:少府穴

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即是少府穴。该穴穴名意指心经气血在此聚集,对泻心经热有很好的效果。每天坚持按摩此穴3-5分钟,有助清心除烦,对手脚总爱发热,莫名恐惧、焦虑、恼怒及眼睛红赤等症亦有疗效。

预防:保持好心态,防止情绪波动,多食果蔬,多饮水,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运动。

肝火

主要表现:急躁易怒,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目赤耳鸣。肝的性情最急躁,肝气会随肝火上升,所以易出现急躁易怒等情况。

食谱:菊花茶

选菊花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有清肝明目之功。

降火穴:行间穴

行间穴在足背当第1、2趾间趾蹼缘上方纹头处。肝火郁结之人,其气结于脏腑,阻塞气血,表现为爱生闷气,情绪波动大。此时,多按行间,是情绪解压的一个阀门。同时,可以顺便按摩与行间穴紧邻的太冲穴,清火效果更佳。

预防:养肝的关键在于制怒,同时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因为身体劳累,就会使人情绪不稳而易怒,所以生活中要勿多怒,勿过劳。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