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原性血小板增多症有什么好药,我是一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现在用什么药最好

2023-04-06

163次浏览

1,我是一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现在用什么药最好

这个病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常规用药多为羟基脲或干扰素,可以控制病情,但副作用较大,需长期用药。患者可以中西医 结合治疗,适当介入中医中药调理,效果会更好。没有弄错

2,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因为你年轻,推荐用干扰素治疗,但也需要长期用药,只能控制病情,不能治愈,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考虑骨髓移植,风险大,但可以治愈。问这种问题··········上面的回答亮了“因为你年轻”

3,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吃什么药

1.血小板清除术 也称血小板单采术适用于起病急病情重伴有栓塞或出血并发症的患者目的是迅速降低血小板数缓解症状继用32P或化疗,  2.放射性32P 口服或静脉注射32P双基钠盐首剂3~4mCi(毫居里)定期观察血象如3个月病情未好转可再用1剂一般1个月内血小板开始下降6~8周达最低值,  3.化疗 以烷化剂为主,

4,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怎么治疗

你好 1 降血小血威胁时,效果短暂,停用后常伴血小板反跳.(2)骨髓抑制剂:最常用的是羟基脲,对各系血细胞均有抑制.(3)干扰素: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停药后血小板会快速回升.(4)阿那格雷:特异性的干扰巨核细胞的分化成熟,抑制血小板产生,可作为一线用药,停药后血小板迅速升高. 2 抗血小板聚集剂,主要指阿司匹林,小剂量时出血危险可能不大.如果血小板低于800,又没有什么症状的话,可以不治吃点阿司匹林防栓就是了先确诊,除外其他可能引起血小板增多的疾病.如果确实为原发性,可以使用羟基脲或是干扰素,经济上没有问题可以试用阿纳格雷.(路瑾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路瑾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ET病情进展缓慢,,往往无明显症状,如无严重并发症可存活10余年以上或更长时间,死因主要为血栓-出血并发症及转化为白血病。故治疗之目的,一是减少血栓形成和出血的危险,二是降低白血病转化的风险,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一、常用药物 1、阿司匹林:是防血栓性疾病有肯定疗效的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被推荐用于所有无严重出血史或无胃肠禁忌症的ET患者,可以显著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2、抵克利得与玻力维: 为ADP 受体拮抗剂。其效果并不优于阿司匹林片,只用于不适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3、干扰素α:有较满意的效果,缓解率可达80 %。用长效的PEG-干扰素2b,多数在用药2 月后缓解,第4 月时有可能达全部缓解。并有JAK2V617F突变细胞的比例下降。 4、羟基脲:降低血小板效果明显,急性毒性反应小,是有合并症危险的ET 的首选药物。有人认为单用羟基脲并不增加白血病转化的风险。 5、阿那格雷(Anagrelide):是一种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ET和MPN引起的血小板增多。对于羟基脲不能控制的ET,可以试用阿那格雷,用量为2.4mg/d,副作用主要有头痛、心悸、低血压、体液潴留、腹泻等。 6、Pipobroman:为哌嗪衍化物,是治疗ET 的另一种新药。该药的结构类似于烷化剂,为嘧啶的竞争性抑制剂。一般认为,pipobroman 诱发急性白血病与MDS 的危险性与羟基脲基本相同。 ET目前尚无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多主张按预后因素及血栓并发症的风险进行分层治疗。意大利血液学会等3 个组织提出了ET 治疗的指南,主要内容如下: 1、40 岁以下者,一线治疗为干扰素或anagrelide ;只有在患者不能耐受,或需大剂量致毒性过强时,才改用羟基脲。 2、对40~60 岁并有血栓史者,一线治疗为羟基脲;如无血栓史,仍以干扰素或anagrelide 为一线治疗药物。 3、对60~70岁患者, 羟基脲、马利兰或pipobroman 均可做为一线药物。 4、患者有微循环症状(神经症状、手足疼痛或麻木、紫绀) 或近期有过动脉血栓疾病(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或有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室证据,应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为首选,抵克利得只适于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禁忌的患者。如血小板数> 1500×109 / L ,除用抗血小板药物外,应立即应用减细胞药物,尽快降低血小板数目。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功能主治: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 口服 (1)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可每4小时一次。 (2)抗炎、抗风湿:一日3~6g,分4次口服。 (3)抑制血小板聚集:小剂量应用。 局部缺血性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预防心肌梗死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一次50~300mg,一日一次; 急性心肌梗死,初始剂量300mg,维持剂量为每日50~100m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每日300mg,可术后6小时开始;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手术前2小时给予初始剂量300mg,维持剂量为每日50mg-100mg;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建议手术前开始,一次100mg-300mg,一日1次。 (4)胆道蛔虫病:口服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痛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2. 小儿常用量口服。 (1)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可每4~6小时一次。 (2)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2~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要浓度调整剂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0mg/kg。 (3)儿科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每日3~4次;退热1~2天后改为每日20mg/kg,每日2~4次;症状解除后减少剂量至每日2~5mg/kg,每日一次,连续服用2月或更久。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