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年轻时体弱多病。他经常脾胃不和,积食拉肚子,但拒绝吃药。太医别无选择。这时苏麻喇姑对孝庄太后说,听说江南有个郎中医术很高明,不妨请来试试。于是,郎中奉诏入京,为小皇帝诊病后,说:“只用茯苓一味”。他把茯苓研成细粉,用精白面、蜂蜜、白糖做成香喷喷的糕点。康熙真的很喜欢。吃了几天,饮食大增,面色红润。后来,该药流入民间,成为北京著名的“茯苓夹饼”。
中国食用茯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称之为“长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南朝医学家陶辞职后,梁武帝立即“每月给茯苓五斤,白蜜两斤,供饵”。可见茯苓当时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瑰宝。唐宋时期,茯苓更为常见。唐诗人贾岛有一首诗,“20年中饵茯苓,半是老君经”。
补脾抗衰老良药
茯苓味甘、淡、平。其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安神安神。茯苓治疗范围广,适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疾病。中医认为脾虚和水湿是相互因果的,所以茯苓是脾虚和水湿泛滥的首选,效果极佳。茯苓与其他药物的结合更能补脾化湿。
近年来,药理学研究证明,茯苓富含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茯苓含有卵磷脂和胆碱,能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不仅能“记忆力强”、“益心智”,还能“预防痴呆”。茯苓中茯苓素利尿效果好,有助于降低血糖和体重。
常用古方
以茯苓命名的名方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茯苓古方:
五苓散含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功能主治,利湿行水。用于排尿不良、水肿腹胀、呕吐腹泻、口不思饮。
桂桂甘汤含茯苓、桂枝、白术、甘草。主要功能,化气(juān,音捐,去掉的意思)饮用。用于痰饮病、胸胁支满、头晕心悸、短气咳嗽、上腹便松、口渴。如果胸腔积液出现上述症状,可以用本方治疗。
桂枝茯苓丸含有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牡丹。功能主治,缓解肿块。用于女性血瘀引起的下腹肿块(如子宫肌瘤),月经量多或漏,血色紫暗,血块多,小腹隐痛,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
参苓白术散有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等。功能主治,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松、气短咳嗽、肢体疲劳。儿童消化不良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
此外,还有猪苓汤、茯苓四逆汤、防己茯苓汤、茯苓甘草汤、茯苓半夏汤等,临床应用广泛。
验方
茯苓是一种罕见的强身防病保健食品。有人研究了大量的长寿补益处方药,发现茯苓的利用率仅次于甘草、地黄和人参。现介绍几种茯苓食疗简单处方:
茯苓薏米粥茯苓15克,薏米60克。共研细粉,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熟后食用。具有清热除脾湿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膈痞满或风湿性关节肿痛的人群。
莲子茯苓糕茯苓、莲子、麦冬等。,共同研究,加入白糖桂花,拌匀,加水面蒸糕。有宁心健脾的功效。适用于心阴不足、脾气虚弱引起的口渴、心悸、惊慌失措、食欲不振、疲惫的人。
茯苓膏茯苓500克,精制蜂蜜1000克。将茯苓研成细末,加入蜂蜜搅拌均匀,用文火煮成糊状,放入瓷罐备用。每次用温水冲洗10克,每天2次。健脾渗湿,减肥防癌。适用于预防老年性水肿、肥胖和癌症。市场上销售的龟苓膏是由茯苓、龟板、金银花、甘草等制成的,可以在盒子里食用。
茯苓酒茯苓60克,白酒500克。将茯苓浸泡在酒中,7天后即可饮用。能利湿强筋,宁心安神。适用于关节炎、肢体麻痹、心悸失眠等。
茯苓芝麻粉茯苓、芝麻(黑芝麻最好)等份。先将茯苓研成细粉,筛去杂质。另外,将芝麻炒熟,冷却后研制细粉。将两者混合,储存在瓷缸中。每天早晚取20元~30克,用白水(或糖水)冲洗。具有健脾益智、抗衰老、抗衰老的功效。常规服装具有延缓衰老、抗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衰退等功能。
服用注意事项
1、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使用。
2、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
3、煎炸时,应将其打碎成小块,便于有效成分煎炸;食疗宜研究细末,有利于吸收。
4、应保存在阴凉处,以免受潮或虫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