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2糖尿病用药避免五大误区 糖尿病常用药一览表

2023-08-10

85次浏览

2型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通常更倾向于中老年人,所以如何正确使用药物,调查发现许多人在生活中有很多误解,让我们来看看。

糖尿病,又称成人糖尿病,多发生在35~40岁以后,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许多患者在患糖尿病后不注意相应的用药规范。他们经常出现药物故障或病情恶化。以下是五个糖友容易涉及的雷区。

忽视药物治疗

由于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了解不够,担心长期用药会对肝肾产生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拒绝用药,完全采取非药物治疗。事实上,糖尿病的治疗取决于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结合。只有饮食和锻炼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只有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较轻,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药物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建议在糖尿病患者诊断明确之初,在饮食控制的同时使用二甲双胍。

不当联药

口服降糖药分为胰岛素促泌剂和双胍α-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如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但同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原则上不宜联用。如果两种类似的药物结合在一起,可能会导致竞争抑制,两败俱伤,从而增加不良反应,而不是降糖。如消渴丸+格列本脲、格列吡嗪+二甲双胍、格列喹酮+苯乙双胍等,均属于此类不当联合用药。

不复查

服药后,患者必须经常检查血糖,以了解服药效果,作为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临床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的疗效逐渐下降,即磺酰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一旦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是无法治愈的。

过量服药/擅自停药

人体内部环境难以突然适应血糖的突然变化。因此,控制血糖不应急于成功,而应稳步下降。为了尽快降低血糖,许多患者经常擅自服用大剂量药物,这不仅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容易过度矫正,导致低血糖甚至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疾病,目前还无法治愈。正式治疗后,症状消失,血糖正常下降,但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治愈,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仍不能放松。除少数轻度患者外,绝大多数患者必须继续服药,以避免擅自停止服药,否则会导致高血糖复发和恶化。

频繁换药

一般来说,降糖药物必须达到有效剂量和一定时限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胰岛素增敏剂服用2~4周才能达到最佳降糖效果。许多病人不明白这一点。服药几天后,他们对血糖和尿糖下降不满意,认为服药无效,急于换药。这种做法很轻率。更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剂量。当服用该药物的最大有效性仍然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时,应改用其他药物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功能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猜你关注